了解公司最新動態
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近九成河流入海水質為劣五類
發布時間:
2013-08-30
海洋監測部門對今年3月~6月監測的16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進行了評價。其中,長江入海監測斷面水質為第三類,黃河入海監測斷面水質為第四類,傅疃河等14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為劣五類,劣五類水質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等。
國家海洋局有關部門最近對16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進行了評價,傅疃河等14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為劣五類。
海洋監測部門對今年3月~6月監測的16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進行了評價。其中,長江入海監測斷面水質為第三類,黃河入海監測斷面水質為第四類,傅疃河等14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為劣五類,劣五類水質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等。
7月,監測部門還陸續完成了5月部分入海排污口排污狀況和鄰近海域 水質監測 的樣品分析工作。在所監測的87個入海排污口中,工業排污口39個,市政排污口34個,排污河11個,其他類排污口3個。其中,40個入海排污口向鄰近海域超標排放污水,占監測排污口總數的46%。不同類型入海排污口的超標比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其他(100%)、排污河(45.5%)、市政(44.1%)、工業(43.6%)。
同時,在對各省(區、市)超標排污口監測中發現,超標排污口比率范圍為25.7%~100%,其中遼寧最高,為100%,其次是浙江,為71.4%,福建和山東的超標率分別為44.4%和25.7%。
監測部門對36個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的監測結果表明,27個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的水質劣于第四類,29個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不能滿足所在海洋功能區的水質要求。
此外,今年7月,我國管轄海域共發現赤潮3次,赤潮累計面積304平方公里。其中,渤海2次,東海1次。我國管轄海域發現單次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赤潮共計2次,累計面積254平方公里,占全海域7月累計面積的83.6%,2次分別發生在天津臨港經濟區東部海域和天津漢沽至天津港航道附近海域。據悉,引發赤潮的優勢生物種類主要為甲藻類和硅藻類,3次赤潮中優勢種為甲藻類的赤潮2次,優勢種為硅藻類的赤潮1次。
上一頁:
下一頁:
推薦新聞
2024-12-05
聚焦水文生態管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水文數字孿生實踐交流會順利召開
2023-06-21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2022/2023年會暨城鎮水務技術與產品展示邀請函
2023-04-07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