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南中城際3月30日正式動工,中山境內設9個站點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來源:中山+

備受關注的南中城際繼立項之后,其初步設計也獲得省交通廳批復。3月23日,記者從中山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根據初步設計方案,南中城際將新增兩個預留站點,全線設置12座車站,線路采用高架與地下結合敷設方式。按計劃,項目將于3月30日正式動工,預計今年下半年進入地下施工階段。


南中城際翠亨新區(qū)和信路香山站站點。記者 黃藝杰 攝

▌采用高架+地下隧道敷設方式

3月23日,翠亨新區(qū)和信路旁,一隊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香山站的地質勘探作業(yè),3月30日的南中城際動工儀式計劃在這里舉行。


施工人員在進行地質勘探工作。記者 黃藝杰 攝

繼2月28日南中城際可研報告正式獲得省發(fā)改委批復之后,3月15日項目初步設計也獲省交通廳批復。

中山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總工室經理蘇宏波:“經過初步設計評審,批復的南中城際站點數(shù)量有所微調,由原來的10個站點,變?yōu)?2個站?!?/span>

他表示,新增兩個站點均為預留站,一個是位于廣州南沙區(qū)的十涌站,另一個是中山市的世紀路站。在線路敷設方面,南中城際采用高架與地下結合的敷設方式。初步設計內容顯示,新建正線47.6公里,其中橋梁段4.8公里、隧道段42.8公里。


蘇宏波向記者介紹南中城際推進情況。記者 黃藝杰 攝

蘇宏波:“在中山境內,我們結合沿線現(xiàn)狀與發(fā)展情況,在有條件的地段采用高架敷設,節(jié)約了工程投資,在中心城區(qū)地段,則采用了地下的敷設方式,這樣設置更加符合城市空間規(guī)劃和發(fā)展布局?!?/span>

他透露,中山境內的9座車站中,僅火炬東站(預留)為地上站,其余均為地下站。

▌運營“長短線”“快慢車”

在市民關注的運營問題方面,南中城際最高設計速度達160公里/小時,采用市域D型列車,可滿足中山至廣州及中山市內部沿線客流出行的需求。車廂采用橫、縱結合的座椅布局,提高了市民出行乘坐的舒適度。值得注意的是,南中城際建成后將與廣州十八號線、廣花城際貫通運營,并可開行跨線至芳白城際的列車,實現(xiàn)中山市中心至廣州珠江新城、廣州東站、白云機場的直達聯(lián)系。


南中城際翠亨新區(qū)和信路香山站站點。記者 黃藝杰 攝

針對南中城際實施的“長短線”、“快慢車”運營,蘇宏波也做了詳細解讀。據介紹,長短線是行車組織方面的一個技術術語,指的是交路行車線路的長短。

長線↓

指的是與已開通的廣州地鐵18號線貫通運營線路,開行8編組列車,只在大站停車,即快車的方式,主要服務于跨市的中長途商旅客。

短線↓

指的是興中站運營至香山站的短線路,指的是在中山市境內開行4編組列車,采用站站停列車,即慢車的方式,主要服務于中山市內部中短途內部通勤客流。

▌預計下半年進入地下施工階段

南中城際沿線建設條件復雜,跨越海域、軟土分布區(qū)及建設成熟的中心城區(qū),項目開始建設將如何確保安全順利推進?

蘇宏波“針對地下深厚淤泥層、砂層等不良工程地質條件,我們選擇了業(yè)內優(yōu)秀的設計單位,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規(guī)范開展設計并持續(xù)深化研究?!?/strong>


盾構機模型。記者 黃藝杰 攝

他表示,建設團隊還邀請了不同專業(yè)的專家,開展了多輪深層次的技術方案論證,采用行業(yè)內成熟且安全可靠的地下工程安全防護設計體系,保障工程建設的安全順利進行。

另外,建設團隊還將從三個方面著手,最大限度減少對施工沿線居民生活的影響。

環(huán)保方面↓

嚴格貫徹國家關于節(jié)能減排、綠色施工的環(huán)保理念,在設計階段根據環(huán)評報告落實了減震降噪專項設計,在施工階段落實防塵降噪、節(jié)能減排、綠色施工等環(huán)保專項監(jiān)督工作。

交通組織方面↓

為有效降低施工階段對居民日常出行的影響,設計單位經過實地深化研究制定了專項交通疏解方案設計。

施工時段安排方面↓

科學制定施工組織計劃,合理組織全天連續(xù)性施工,確保工序銜接安全進行。


施工人員在進行地質勘探工作。記者 黃藝杰 攝

根據施工計劃安排,南中城際項目將于3月30日正式動工,隨后開展一系列施工前期準備工作,預計今年下半年進入地下施工階段。

●中山境內9個站點

①香山
②火炬東(預留站)
③火炬
④張家邊
⑤中山
⑥岐江新城
⑦世紀路(預留站)
⑧石岐
⑨興中


編輯  周振捷 二審  朱暉 三審 陳浩勤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lián)系。
聯(lián)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